互聯網營銷的六大法則

來源: 時間:2019-03-10 關鍵詞:

  互聯網時代的玩法發生了很大變化,要做好互聯網營銷要記得6點:

  一、出來混都是賣的

  從特斯拉的總裁到小米手機的雷軍,再到360的周鴻祎、馬云等各位互聯網大佬都說現在是一個消費者體驗經濟時代,重在消費者體驗。所以只要把產品做到極致,營銷就是個屁。但毫無疑問的是,這些人個個都是營銷高手。

  那他們為什么要這么說,好處有三

  第一,讓后來者走彎路,讓他們將重心放在產品上,而忽略營銷的重要性;第二,讓消費者認為產品是好的,簡潔的給自己的產品打了廣告;像在阿里巴巴、淘寶上充斥著大量的假貨,馬云強調產品的重要性也是在宣傳自己立足于產品的觀點,對淘寶、阿里是一種保護;最惡劣的第三點是釋放營銷已經過時的煙霧彈,營銷已經僵死,營銷已經是不必要的,未來我們只要做好產品,貼進消費者,融入草根文化,得屌絲者得天下。

  但是我們必須得看清清楚,出來混都是賣的,只不過在互聯網時代賣東西更加狡猾。馬云賣思想,周鴻祎賣理念。馬云在上市時給全世界賣了一個夢想,“夢想還是要有的,萬一實現了呢”。

  所以說,出來混都是賣的,在各種各樣的煙霧彈中,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,清楚他們賣的是什么。前面講到營銷做的就是意識形態,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空間用意識形態的方式,幫助我們的客戶賣各種各樣的東西。

  二、話語權始終掌握在精英人士手中

  請不要認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,草根經濟來了,每個人都能說話了。其實絕大部分的人還是成為了別人的粉絲。我們自己寫的東西,不會有人看,而點擊率高的,例如吳曉波老師寫的馬桶蓋,閱讀量可以達到700萬,微博成就的是姚晨、薛蠻子等一些大V。顯而易見,互聯網時代話語權仍舊掌握在精英人士的手中。

  但是互聯網時代有一件事發生了變化,在傳統媒體中,講的是“我是媒體,你是受眾”。而現在媒體和消費者的角度發生了改變,成為了“敘述者、傾聽者、傳播者和最多的吐槽者”。

  這樣的改變,給予我們一個啟發:在互聯網時代吐槽者是最多的,也是最容易發生的,于是語境成為了相當重要的東西。互聯網下的語境,要的是好玩、要的是惡搞、要的是調侃。當我們本身用一個吐槽者的語氣和方式寫東西時,反而與他人有更多互動的機會。

  總而言之,現今的傳播結構是這樣的:我是敘述者,你是傾聽者。組織大量的傳播者,引導大量的吐槽者,然后站在吐糟者的角度用一種新的語境和方式去做新的品牌,新的廣告。

  三、品牌人格化

  品牌人格化,簡單的講,就是老板成為自身品牌的代言人,最著名的就是聚美優品的陳歐。

  前段時間有個客戶,這個客戶從英國留學回來,長的很帥,在杭州做老年及時報警裝置。在得到風投的錢后,風投提出了兩個問題:怎樣炒這個品牌?怎樣炒你這個人?于是他跑來向我提了兩個要求:一是怎么演講;二是怎么應對媒體。在傳統行業中,前面是教練業,像中國好聲音,超女、快男的導師;而怎樣應對媒體則是公關行業;跨度十分之大。

  不過客戶的要求,給與我們一個信號 。

  當老板要走到前面來,要為自己的品牌做代言的時候,一個龐大的新產業就出現了,就是老板個人的教練和公共關系培訓。當然現在并不知道這是否會成為我們新的生意,但是只要有老板提出想要品牌人格化,將老板交到我們的手上,我們就可以承擔教育的工作。

  所以當品牌人格化出現以后,老板走向了前臺,問題就產生了。涉及到演講、寫作、人脈、應對媒體等多方面的問題。美國政治名著上有說到如何成為政治家,一是政治的零售;二是政治的批發,就是需要一對多,你的演講是否有感染力,你的發言是否能引起媒體的關注,善不善于管理互聯網。其實,將這個概念引入品牌,可以賣給客戶的是:關于互聯網時代的品牌批發(一對多)和零售(CRM,顧客關系管理)。

  品牌人格化是未來的一個趨勢,這也是我們擅長的。

  四、玩死廣告,玩精公關

  前兩年說到廣告業,我們都會想到杜蕾斯。但是認真的看一遍杜蕾斯的廣告,你會發現,這就是“飛機稿”。原來的出街廣告,客戶反復跟我們糾結主畫面,主畫面的質感,主畫面的廣告語等問題。為什么當時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?因為在當時,我們的傳播資源非常有限,所有錢都集中在一張畫面上(整合傳播營銷用一個聲音說話)。所以當時的信條是,集中,集中,再集中,所以只有一條主畫面一條TVC打天下。而“飛機稿”是被客戶刷下來的稿子,客戶不需要,不滿意的稿子。

  但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,情況就發生了改變。因為廣告可以從自己的官網,自己的公眾號、微博發出,廣告發布零成本,只要有創意,都能發出去。所以廣告的未來再也不是一個畫面打天下的案例,關鍵在于你的廣告是否是觀眾所喜愛看的廣告,而發多少條變得無所謂。按照這樣的發展情況,未來的廣告將會變得越來越不正經,越來越好玩,越來越話題化,系列化。傳統的廣告,通過品牌DNA圖,對付顧客,整理思想是有用的,但是當品牌運動出發的時候,卻需要迎合互聯網時代的需求。像都市快報,原來一份報紙68個版,廣告占了30版,但是現在卻以分類廣告為主題,傳統的廣告已經落后了。

  而剛提到的杜蕾斯的廣告,其實原理很簡單,就是借勢。有什么新鮮的,熱門的話題,就靠過去,寫個廣告就好了。所以廣告已經換了一種玩法,而對熱門話題的公關卻需要更強的敏感度。

  五、自媒體是船,互聯網是海

  自媒體是船,互聯網是海,那么這艘船通向大海的河是什么呢?河就是我們的朋友圈!

  如果在公司內部,每個人都能夠建立起自己的公眾號,然后自我追捧,互相追捧,都發朋友圈,這就建立了企業內部的矩陣。而在外,通過大號推送與互動,再加上微博的矩陣,那么自媒體矩陣就成型了,在企業內部的自媒體矩陣,向外發展幾年之后,企業的自媒體就成為了一個平臺。

  六、無計劃的互聯網時代

  在互聯網時代所有的計劃都沒有用,因為我們不知道在下一分鐘會出現什么熱點。所以考驗我們的是,及時策劃、突擊執行的能力。

  當我們再回頭看馬桶蓋的案例,吳曉波的一篇普通的文章,卻掀起了從智能馬桶蓋到中國智造的一場大輿論運動。我們的老客戶奧普浴霸原營銷總監馬悅在西安借勢而上,花費了較小的代價就實現了滿城皆知。與其之前預備300萬的推廣計劃相比效果更好,而費用很少。也突出的說明了傳統廣告模式向新廣告模式轉型的機會來了!

分享到:0

版權聲明: 本站信息均為網絡收集,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及時刪除,本站不承擔任何風險,不接受任何糾紛!

一對一精準咨詢